在这个世界上,研究秃顶的科学家比研究疟疾的要多得多,因为有钱人会得秃顶,但不会得疟疾。但在非洲、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被忽视的热带疾病” ——疟疾、结核病、河盲症、艾滋病,等等——正在威胁着上亿人的生命。
比尔•盖茨和妻子梅琳达•盖茨共同创立的盖茨基金会正致力于改变这一点:挽救生命,帮助最贫困地区的人们过上健康和有尊严的生活。但他们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在盖茨基金会2015大挑战年会上,果壳网科学人有幸采访到了基金会全球健康项目的总裁蒙代尔博士,与他聊聊盖茨基金会——比尔•盖茨引以为豪的第二次创业,在公共健康领域究竟都在做些什么。
在盖茨基金会,成功玩转科研、商业和慈善三界的,绝非中国区掌门人李一诺一人。全球健康项目的掌门人特雷弗•蒙代尔(Trevor Mundel)也是这样一位跨界学霸:蒙代尔生于南非,在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获得了医学和心理学学位,毕业后,他以罗德学者的身份在牛津大学攻读数学,哲学与逻辑学硕士,并拥有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他曾负责过辉瑞制药的临床研究项目,担任过诺华集团全球发展部门的负责人。2011年,蒙代尔加入盖茨基金会,担任全球健康项目的总裁。为什么非营利组织是必要的?学界和业界的经历对做慈善有什么帮助?下面,就让蒙代尔博士为我们慢慢道来。
【“我们希望一鼓作气,消灭东南亚的疟疾”】
1.果壳网科学人:就在不久前,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凭借疟疾特效药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疟疾是盖茨基金会十分关注的疾病,她的获奖会如何影响盖茨基金会对抗疟疾的战略?
特雷弗•蒙代尔:青蒿素是治疗疟疾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它提取自自然产物,这说明许多对抗疟疾、乃至结核病的新药都可能来自自然产物。我个人与青蒿素也有着不解之缘;利用青蒿素衍生物治疗疟疾的重要药品——复方蒿甲醚(Coartem),就是诺华集团研发的。我加入团队时,复方蒿甲醚在已经投入使用了,但还没有针对儿童的液体配方。我们随后开发出了液体配方,它立刻在西非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大提高了疟疾患儿的康复率,所以我个人是青蒿素的大粉丝。
但我们也了解到,青蒿素目前已经在东南亚出现了抗药性问题,这些问题还没有扩散到非洲,所以我们希望能一鼓作气,彻底消灭东南亚的疟疾疫情,防止抗药性继续扩散。
2.果壳网科学人:除了药物本身之外,屠呦呦的获奖还吸引了公众的对疟疾的关注,这一点又会对盖茨基金会的战略有什么影响呢?
特雷弗•蒙代尔:疟疾是我们重点关注疾病的前三名——其他两位是艾滋病和肺结核。疟疾是这三种疾病中最有可能被第一个消灭的。屠呦呦的获奖是我们与公众沟通的绝佳契机。虽然青蒿素有许多优点,但我们仍然需要更好的新药。比如说,青蒿素的给药期是三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三天内就能治愈疟疾患者,但我们想要的是一剂、一天就能治愈疟疾的药物,这是我们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屠呦呦的获奖能鼓励人们继续研究自然产物,从中获取研发新药的灵感。
【“疾病正在北侵”】
3.果壳网科学人:来自大城市的人们为什么需要关心像疟疾这样似乎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关系的全球健康问题呢?您认为又该怎么说服他们去关心呢?
特雷弗•蒙代尔:举例来说,在中国,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是结核病。中国的结核病负担居世界第二,而且耐多药结核病疫情较重,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结核病在大城市的发病率也非常高,空气污染更是加重了结核疫情。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是我们面对的最难对抗的疾病之一,因为人们对结核病的关注度并不高。不仅在中国,结核病在非洲,以及亚洲的其他地区都是严峻的问题。因此,对来自中国大城市的人们来说,结核病在全球的感染、防治情况自然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
但人们为什么应该关心其他受忽视的热带疾病呢?为什么需要关注发生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疾病呢?我认为埃博拉就是很好的例子。埃博拉主要发生在西非地区,但如果埃博拉疫情导致西非社会全面失序,或者扩展到尼日利亚这样的人口大国,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在非洲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在采矿、贸易等领域都有众多合作,就算光从商业角度考虑,放任瘟疫破坏非洲的社会经济秩序都是不明智的。
再比如说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多发于城市的疾病,随着气候变化,登革热疫情正在向北扩展。先前,发达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它是一种事不关己的热带疾病,但在不久前,美国也出现了登革热病例。在下周我就要拜访的印度,德里刚刚爆发了9000人入院的登革热疫情;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也会受到登革热的影响。气候变化会让先前只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疾病扩散到更多国家。
【“我们所做的是改变不利的市场条件,而不是直接给钱”】
4. 果壳网科学人:在您加入盖茨基金会前,您已经在企业界工作了许多年。从您的经验来看,您认为非营利组织有什么可以向商业组织学习,或者说,可以与商业组织合作的地方?
特雷弗•蒙代尔:在全球健康领域,企业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在疫苗生产领域,我们与中国的沃森生物公司就有一系列合作,包括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我们认为,对企业来说,生产疫苗并不是慈善,而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让企业参与到全球健康市场中来,不仅对全人类有益,还符合企业本身的商业利益。对我们来说,与企业合作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这样我们就不需要依赖特定的政府,不再受到政权更替、政策改变的影响。因此,我们也非常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和政府一样,成为我们的重要合作伙伴。
5.果壳网科学人:盖茨基金会在中国都有哪些合作企业呢?
特雷弗•蒙代尔:我们与云南沃森、华大基因都有合作,还有许多其他生物技术公司,比如杭州优思达,就是盖茨基金会大挑战项目的受资助项目之一。他们的产品之一是结核病快速诊断和筛查,而这也是我们的重点项目之一。
6. 果壳网科学人: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健康领域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特雷弗•蒙代尔:我认为非营利组织能在市场失灵的情形下发挥作用。 一些药物的市场前景,比如针对被忽视的热带病的药物,无法吸引企业投入资源进行研发或生产;比如说,就算一家企业生产出了治疗河盲症的新药,河盲症的患者群体也往往没有足够的经济资源购买,对企业来说,还不如把资源用在研发针对中国市场的糖尿病新药上呢。
但盖茨基金会这样的非营利组织可以改变不利的市场条件:通过向企业提供行销数量保证(Volume Guarantee),我们消除了企业的风险——就算没有达到预期销量,企业也能收回投资。而且,我们通常并不需要亲自出资购买企业的疫苗或药物,而是分析企业在某一价格下能够销售出的疫苗数量,在企业达不到这一销量时才出手支援。为企业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帮助它们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是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
7. 果壳网科学人:在盖茨基金会“大挑战”项目中,有23个中国团队获得了资助,你对哪个项目印象最深呢?
特雷弗•蒙代尔:我对优思达的结核病快速诊断项目印象很深。结核病的问题在于诊断,中国的结核病数据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但结核病的平均诊断周期长达一年,在这期间,携带结核杆菌的病人仍活跃在社区中,传染其他人。盖茨基金会中国结核病项目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缩短诊断时间,在项目第一阶段中,我们已经发现,一些新诊断工具能将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时间从2-3个月缩短到4-6小时。在试点城市中,我们发现了比现有模式多9倍的耐多药结核病人,将诊断和启动治疗的时间缩短了90%,将提前中断治疗的案例降低了 90%,并将病人的医疗负担降低了80%。接下来,我们还将与中国政府在结核病防控领域开展合作,在下一批试点地区推广上述模式。
我对石家庄经济学院宁靖教授的新型马桶印象也很深刻,这种马桶是利用太阳能驱动设备处理粪便的,能将污物处理为有机肥,这对缺乏下水管网和电力供应的贫困地区,特别是印度的农村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利于提高卫生条件,还能改善农业生产的施肥情况,而这对人们的营养和健康又是十分重要的。
8.果壳网科学人:我听说中国还有人用这种马桶加工出的肥料来种植有机作物。
特雷弗•蒙代尔:(笑)这也是废物利用的好方法,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还有利于保护环境。
9. 果壳网科学人:您在学术界、商业界都工作过许多年,还拥有数学博士学位,您认为您过去的经历对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帮助呢?
特雷弗•蒙代尔: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但在很多情况下,非营利组织没有呈现出有说服力的商业案例——除了告诉别人“这是在做好事”之外,它们并不能说服某个政府、甚至某个企业,为什么在这个项目上投资是有利的。商业界的人们看重的是有意义的数据、高效益的投资,这是我希望我能带给盖茨基金会的。
另一方面,我在大学里学到了怎样将大问题拆成小部分各个击破,将各个影响因素纳入考虑范围,这说明大学里还是能学到有用的东西的,虽然我也学了好多没用的东西(笑)。
(策划编辑:贾明月)
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