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高考落幕不法分子“上线” 考生家长谨防三类诈骗

央视新闻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就是填报志愿了。教育考试院提醒,招生录取期间,是高考诈骗的高发期,一些不法分子会陆续“上线”,考生和家长要提高防范意识,注意识别骗子的诈骗伎俩。

诈骗手段一:志愿填报APP内暗藏木马病毒 

志愿填报是一个实打实的烧脑活。因为有时尽管考生分数高,但是如果志愿没填好,也很难被理想的大学录取。对此,不少家长和考生会求助志愿填报机构或者在网上下载志愿填报APP。

△资料图/视觉中国

记者在某手机应用市场以“高考志愿”为关键词,搜索发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志愿填报APP。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高考填报志愿APP其实是诈骗软件,一旦下载这类APP,木马病毒可快速植入手机,不仅会控制手机,私自群发病毒短信,还会直接将手机里的隐私信息回传给骗子,轻松盗取用户的支付宝或电子银行账户。 

专家表示,志愿填报APP所谓的“大数据”,没有官方或真实有效的数据来源,考生和家长切不可一味相信这类软件,以免导致志愿填报失误,最好以各高校公布的往年招生情况、今年招生政策与教育部门下发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为主。

诈骗手段二:谎称可提前查成绩 

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是成绩。然而,这种查询成绩的迫切心情易被骗子利用。骗子往往声称可提前查分,并在教育部门官方发布成绩之前,提前向考生或家长的手机发送可以查分的网页链接。

△资料图/视觉中国

事实上,这些链接可能暗藏木马病毒,一旦点击查看,用户手机存储的通讯录、网银等信息就会被盗取,造成财产损失。

诈骗手段三:“高考补助金”、“内部关系”

还有一种新诈骗方式是“高考补助金”诈骗。诈骗人往往声称“这里是市教育局,目前对高考考生进行补助,您可领取1000元‘高考补助金’,请拨打电话……联系人王老师”。

这是典型的通过电话操控、ATM转账实施诈骗的行为,在全国各省市都有发生。考生和家长收到类似电话或短信,要先与学校及班主任沟通联系,不能随便透露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免上当受骗。

△资料图/视觉中国

此外,有些骗子打着“内部有关系”的幌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想要“低分高录”的侥幸心理,通过“伪基站”发送低分也能提前录取的诈骗短信,进而实施诈骗。

对此,警方提醒,高考招生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不能私自安排招生。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认真辨别,查询国家政策规定,以免上当受骗。

指导单位:北京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返回专区 >>

专区介绍

“护苗2018”是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组织开展的专项活动。此次活动重在构建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基层参与为一体的“护苗”综合安全体系。果壳网依法打击传播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信息的行为,保障少年儿童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